发布时间:2005-12-14 19:04:00
点击数:39545 次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专业技术人才的关心,特别是我,民科企业的科技人员,这方面的感受更深!我们要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
近日,来自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张晓志代表受表彰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热烈的掌声,献给特贴专家,更献给为我市建设默默奉献的高层次人才群体。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刘岩、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王富海、市环卫处吴学龙、市社科院乐正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蓉等5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2004年政府特殊津贴,每人一次性获得中央财政津贴2万元。
此前,市政府已经批准干体兵等50人为2004年享受深圳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每人一次性获得市财政津贴1万元。至此,我市目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9名。
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实施15年来,对促进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年初,我市开始部署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全市各单位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共149人,经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146人。其中事业单位73人,企业73人(非公有制企业30人,占申报人数的20%);平均年龄44.7岁,最大的60岁,最小的32岁。
“根据规定,申报人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但是考虑到不少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各种原因未能申报职称,此外,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关于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精神,我们对于没有职称或高级职称,但业绩突出的申报人,允许其参与申报和评审。并首次将技能人才纳入选拔范围”,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他介绍说,此次允许申报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的共有25人,其中没有职称的有16人。申报人员中有8位技能人才。实践证明,这拓宽了选拔人才的视野,打破了身份界限,有利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根据申报人从事的专业情况,市人事部门抽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12个评审小组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进行评审,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达二分之一以上的才能作为推荐人选。在广泛听取同行专家、社会公众意见等层层把关的基础上,公示无异议的干体兵等50人报市政府审批,刘岩等5人报国家人事部审批。
国贴专家5人全部在市属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的4名,社会科学的1名。市贴专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机械电子、规划土建、环保监测、医疗卫生、文艺新闻、金融财会和中小学教育等,其中有一位是香港居民。
获选的两类专家业绩成果突出。如国贴专家刘岩,主持包括国家“863”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省部项目11项,获国家专利18项,欧洲专利1项。市社科院乐正长期致力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