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走在一条充满艰难但前途光明的道路上
发布时间:2014-07-24 新闻来源:一览化肥英才网
随着中国近几年的土改全面推广、土地流转趋于集中,催生出了新型农民—粮食蔬菜水果种植大户、农场主、农业生产资料合作社社长社员,他们采用新型的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出现倒逼着农资产业的变革。作为农资产业重要环节的化肥产业变革也是势在必行了。
但是眼下,作为我国农业中最基础、占比例最高的生产资料,化肥产业已陷入到大面积亏损之中。整个化肥产业的转型已成为国家(保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企业(转型升级)三方迫切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在推动新型化肥市场的崛起。“未来中国化肥产业将迎来一场变革。”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杭大鹏如是说。“人多、地少、水缺”已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难题。如何在“地少、水缺”的情况下保障13亿人的粮食安全,成为了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乃至中央政府最为紧要的任务。
由于需求分化,使得传统复合肥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已经成为历史,多种新型肥料共同主导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除了水溶肥外,缓控释肥、硝基肥等高端化肥市场大门也相继被打开。新型化肥市场的开启,是基于新型职业农民、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需求的产生。例如:水溶肥通过滴灌施用,满足了节水节能的需求;缓控释肥缓慢释放肥力,满足了更长效、更省人工的需求;硝基肥快速释放、吸收率高,满足了增产高效的需求。水溶肥、硝基肥、缓控释肥等新型化肥有丰厚的利润和可观的市场前景,欧美国家这些新型肥料的市场占有率将近六成,以色列作为全球农业特发达国家,新型肥料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百分之百。但是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长期垄断,在国内这些新型肥料的价格奇高,引进也非易事。虽然国家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急于推广新型技术和肥料,但化肥产业的整体升级绝非朝夕之功。还需要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国内新型肥料的现状依然严峻,但是前景是光明的。一览化肥英才网记者小董分享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