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丹阳眼镜”品牌运营,做大做强眼镜产业
发布时间:2014-03-18 新闻来源:丹阳日报
近日,丹阳眼镜商会秘书长汤金斌久在办公室,啃读一堆丹阳眼镜品牌运营策划书。“这些策划书是专业公司和政府部门制定的,我们将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采取最佳的品牌运营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清理门户’,维护丹阳眼镜在国内市场上的良好声誉。”
据了解,丹阳市是中国“眼镜之乡”,眼镜产业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目前已经形成了集设计、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眼镜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有6万多人,眼镜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由于丹阳眼镜知名度高,价格便宜,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国内许多商家纷纷抢食这块“唐僧肉”。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出现了“丹阳眼镜店”,但很多店面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所售眼镜与丹阳毫无关系,给丹阳眼镜产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内业人士透露,在南京市的街头巷尾,丹阳眼镜店面”有好几百家。在去年10月份和今年2月份,南京市有关部门对这些店面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集中整治,结果发现没有一家注册是“丹阳眼镜”,很多产品也不是出自丹阳。这些眼镜店在“严打”后,多数“改头换面”了,比如有的店改叫了“丹单阳眼镜“店、有的改叫“丹华阳眼镜”店,还有的叫“丹日眼镜”令人看了啼笑皆非。
“在池州、芜湖、苏州等城市,也曾多次开展过类似的‘打假’行动,但是靠打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陷入了‘屡开屡打、屡打屡开、越打越多’的怪圈,而要想跳出这样的怪圈,必须从品牌运营做起。”汤金斌说,经过市政府、市眼镜商会和企业的多方努力,在今年1月底,丹阳眼镜集体商标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初审,并进入了为期三个月的公示阶段。一旦商标通过终审,市眼镜商会将启动品牌运营事宜。今后,无论哪个城市的商家要开‘丹阳眼镜店’,就得按照我们的要求统一店面设计、统一培训、加入‘采购联盟’……”汤金斌认为,通过对丹阳眼镜的品牌运营,除了可以对市场上的丹阳眼镜‘鱼龙混杂’现象进行清理,树立丹阳眼镜价格亲民、质量可靠的市场形象,让丹阳眼镜夺得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外,还能大幅提升处于丹阳眼镜产业“上游”的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做大做强整个产业。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