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眼镜被曝价格垄断

发布时间:2013-07-27      新闻来源:一览眼镜英才网

   

 包括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日本豪雅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眼镜品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故事剧情还在继续上演,似乎还远未到剧终的时刻。

  7月24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包括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日本豪雅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眼镜品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根据相关说法,上述几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制定全国统一零售价体系,除了各门店自身的特殊要求外,可适当有八五折的打折权限外,正常情况下不能打折销售。

  洋品牌比例达35%

  根据相关媒体的调查,在中国市场上,洋品牌根据库存量和销售情况,其镜片进货价为厂家制定的零售价的2至4折。比如,法国依视路一款眼镜现片的进货价一般是厂家制定零售价的2.5折左右,定制片则为5折,如果算销售毛利,前者能达到50%,后者至少30%。

  有本土眼镜店销售商甚至抱怨称,因为无法按照行业同行的价格体系执行商品的销售价格,已被业内集体封杀,特别是中高端镜片供应商,明确将其拉进黑名单。另一位武汉本土眼镜店零售商表示,为了保证一些中高端品牌的价格体系,厂家和经销商合力将不遵守价格体系的零售商“踢出局”,日子不好过。

  而一家严格执行这些品牌制定价格体系的眼镜零售商也向媒体承认,一直按此执行,这是销售这些产品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有人以低于最低价的方式销售,就会出现恶性竞争,拉低产品零售终端价格,挤压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部分的零售商都愿意按此执行。“很多经销商和销售商想跳出这个圈子,按自己的价格体系走,结果就是被孤立,最后就是淘汰出局。”

  不过,相关律师指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即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为此,依靠这种特别的价格体系,洋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逐步壮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眼镜行业2012年的总产值比2011年多160亿元。据预测,国内约有3亿人口需要视力矫正,国内眼镜年零售额大约为230亿元左右。“其中镜片市场达到50%,而这部分市场中,这些洋品牌占据比例达到35%。”一位行业人士向媒体指出,洋品牌在国内市场还在加速跑马圈地。比如,依视路先后收购凯米、保利莱等公司部分股份,蔡司也收购了苏拿部分股份。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755-86153566 客服信箱:chem@job1001.com